与6个月前相比,这个阶段的娃们大运动发展迅速,体力、智力、行动力大幅提升。
我今天就抛砖引玉,先讲讲在小桃学坐、学爬、学站、学走的过程中,我是如何给予不同的道具、增加互动,刺激她更好地掌握各种技能哒~
1、学坐
大概在5、6个月左右,就开始可以练坐了。能独坐,也是添加辅食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开始练坐都是东倒西歪的,或者说人家娃根本还没get到坐的要领,不知道要怎么出力,但练个两三天就能明显感觉到改善很多,一两周后慢慢地就能坐直了。
一开始坐不稳时,先是靠坐,可以靠在沙发上、餐椅上、人肉靠垫上,这个阶段要注意做好防护,在周围用枕头、靠垫等柔软物体保护好,避免娃失去平衡,从一旁歪倒下去。
慢慢地坐稳一些,就可以用健身架、球等道具,让娃往前抱着坐,边坐边玩,他们也会更有兴趣,坐得更久一些。
学会独坐,在娃的成长里程碑中是意义重大的一项成长。
首先,学习独坐,使得娃背部肌肉更加坚强,为之后的学习爬行、站立、行走等动作打基础。
其次,独坐之后,便可以解放双手,用来抓握和操控玩具,使得手指的灵活度越来越高。在玩耍的过程中,促进抓、捏、摸等精细动作的发育。
最后,只有独坐之后,才能坐在高脚凳里进食,从而开启辅食添加的模式。
独坐可以让娃们拥有一个全新的视野去看待世界。原来都是躺着或者趴着,以一种仰视的姿态来看待周围的一切,而当他们坐起来之后,视角变为俯视了,看到的世界又大不一样咯~
2、学爬
大概7、8个月起,是娃学爬的关键阶段。有的娃是先坐后爬,有的是先爬后坐,各有各的规律,都是正常的。
学爬,也是需要不断学习、锻炼的过程,比起学坐,要更难得多。
一开始,娃是面向下趴着,不自觉地地摆动手臂和双腿,试图抬起头,屁股一撅一撅地向前蠕动。
随着背部、手臂肌肉力量加强,可以撑起自己上半身,向不同的方向移动。这时候可以拿些摇铃、发出声响的玩具等吸引他们往那个方向移动。
从原地拱到往前进,往往要经历转圈、向后倒着爬、匍匐前进等几个过程,大人们一定要有耐心,变着法子吸引他们多练习。
我之前用牙胶、不倒翁、玩具、镜子、手鼓、布书等各种道具吸引小桃练爬,从肚子贴地到手脚撑起,大概也就一个来月的时间。
在家爬得溜了以后,我们更是带小桃到户外去练爬,沙滩、草地、公园,甚至是水面浮板上。
做好清洁和防护(带上袖套、脚套之类),不要怕脏,更丰富的环境能更好地刺激她的各种身体反应与大脑发育。
科学研究表明:爬行需要协调肌肉、大脑、知觉、神经系统来执行,婴幼儿爬得越多,证明他们的运动技能提高得越快,从爬到站到走的时间间隔也会缩短。
并且由于每次爬行都需要依赖于大脑启动的“爬行程序”,因此婴幼儿爬得越多,脑细胞就越灵活,有利于宝宝大脑智力的开发哦~
3、学站
在这里多说几句,老一辈很多人不爱让娃学爬,往往过早地让娃扶站、练站,这是很不对的。
宝宝大运动的发展,都是符合人体发育规律的,在经历了抬头、坐、翻身、爬行等运动发育的过程后,骨骼和肌肉发育到一定程度,骨骼能够支撑身体的全部重量,才适合过渡到学习站立,是水到渠成的发展。
宝宝骨骼中所含的有机物较多,无机盐相对较少,硬度小、弹性大,容易变形。另外,脊椎骨之间的软骨盘比较厚,而外面的韧带较松,所以长时间勉强练站,容易导致脊椎变形。
同时,过早地学走不但容易使婴儿的下肢发生弯曲畸形,被父母牵拉的小手肘关节也很容易发生“桡骨头半脱位”。宝宝的脚跟用不上力,时间长了会习惯性地形成前脚掌着地的走路姿势,对腿部发育也不利,是“揠苗助长”的行为。
在能坐稳学爬之后不久,大概8、9个月开始,小桃就有扶着东西站起来的趋势,比如床头、沙发、矮柜、椅子、围栏等,一言不合就想站:
想学站,在发育中,也是有重要意义:因为站立是促使维持身体直立的肌肉工作,可以预防挛缩及加强下肢骨骼发育,为移动行走做准备。
学站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开始是两手扶站,需要大人们在一旁做好防护,以免力气不够摔倒。
过一两周,两手扶站较稳时,可以引导娃一手扶站,另一只手去取玩具。再过一些阶段,就可以鼓励宝宝慢慢放手独站,脚跟轻松着地,两腿分开站稳啦。
从坐到站学会后,从站重新回到坐,也是需要再学习一下哦,学会了弯曲膝盖,慢慢坐下,也是技能提升的一种呢!
4、学走
在学会站之后没多久,自然而然地就会开始想学走了。一般从10个月左右开始,宝宝开始有意识地学走路了,开始扶着椅子或围栏的边缘行走。
扶走一阵子之后,会开始敢于松手,踉跄走上两步,但常常不太稳容易摔倒。
小桃那时候在家里常常推着个小凳子,当助行器,但遇到急着要拿什么东西时,往往立刻把凳子甩开,继续四足飞快爬行去拿。
也就是说,在她的认知里,很长一段时间还是以爬这样的动作为主要行动方式,刚开始走得又慢又晃,还是爬起来方便呢~
在小桃学走路初期,一开始我们也是拉着双手走。后来我看了《养育的选择》这本书才知道,学走路的时候,拉着双手,手臂的力量往上,这样就过多地依赖别人的力量,而不会自己来体会平衡。
受到向上的力拉扯,就会脚尖先着地,时间久了容易出现踮脚走路的情况。而且,如果家长用力过大,还可能会导致宝宝胳膊损伤。
当一个人自然走路摆动双臂的时候,双肘的位置是在腹部左右。应该轻扶手肘,而不要向上拉手臂。我马上借助了学步带帮助,虽然用不了几周,但很好地拯救了老腰。
很多新手妈妈会问:开始学走路了,买什么鞋比较好?
其实一开始在家里学走,最好的是光脚(当然,首先要打败老人家们“寒从脚起”的观念)。
光脚走路有几大好处(如果是冬天,可以穿防滑袜来走哦~):
可以使足底肌肉、经络等与地面更好的接触和摩擦,刺激宝宝的大脑皮层,增强脚趾抓地力,强健身心;促进血液循环速度,刺激身体系统,增强身体抵抗力;减少足部疾病。光着脚走路对宝宝脚部汗液分泌、蒸发大有帮助;更好的感知地面,对于地面材料和软硬程度可以更好感知。
桃妈自己在私教时,总有足弓内塌的毛病,吴教练也常常让我脱了鞋子,加强脚趾脚掌抓地力,才能更有效地稳定身体,道理也是一样的。
从开始扶走、推东西走,到大人牵着走、放手走,小桃前后大概用2、3个月,刚好在她一岁的前后,可以说是从婴儿到幼儿的重大标志了。
六个月到一岁,不过短短半年,从躺到站,一下子进化了不少。感觉一下子长大了好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