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一旦升级成为新手妈妈,在照顾宝宝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一些错误的行为,很多所谓的传统经验,却已经被证实对宝宝不但没有帮助,反倒有害处。
下面,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带娃有哪些“误区”:
误区一:小孩子身体弱,要多穿点?
不少老人们总觉得宝宝年纪小,抵抗力差怕冷,所以带孩子时给孩子穿很多的衣服,即使是炎热的夏季,他们也会把孩子捂得严严实实,并且不愿意开空调,生怕空调的风会把孩子吹怀。
实际上,对于新生儿而言,由于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健全,对外界气温的适应性较差,产热量非常大,而出汗散热较为缓慢,产热和散热的不相协调使婴儿容易在环境影响下出现高热。
所以建议:
宝宝穿的衣服最好比大人的穿着稍薄一层,更加不用额外多穿。判断宝宝是否冷,摸摸宝宝的后颈和上背心处就可以了,皮肤温暖,那么表示穿衣合适;皮肤发烫有湿润感,那么表示穿多了;皮肤发凉,那么表示需要加衣。
误区二:把屎把尿,有助于孩子排泄?
把屎把尿,指的是抱着孩子上厕所,有的家长还会在把尿过程中配上“嘘嘘”声,以促进孩子排尿。
如果孩子这个时候没有便意/尿意,他们加长把屎把尿的时候,并配上一些促进排尿的声音,这种行为会影响孩子的自主排泄能力,不利于孩子的膀胱功能成熟,且不利于肛门肌肉的发育,导致孩子对如厕产生排斥心理。
所以建议:
1岁以内的宝宝根本不需要把屎把尿,这是违背人类的正常发育规律的:。
并且,过早的把屎把尿容易给宝宝造成错觉,以为只要把尿了可以拉尿,不利于锻炼宝宝的膀胱功能,而且可能会造成宝宝的髋关节脱位。
误区三:给新生儿绑腿
在传统观念中,绑腿可以防止宝宝出现O型腿,能让宝宝腿更直更漂亮,强行通过外力来裹住宝宝的腿。她们认为,小宝宝的腿老是蜷缩着,怎么可以,要从小把它束缚起来,这样长大以后双腿才会直。
所以建议:
不要绑腿!不要绑腿!不要绑腿!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绑腿尤其会影响到孩子身高发育和髋关节的发育,严重者会导致髋关节脱位的,因此顺应孩子的自然发育才是最好的。
误区四:睡头型
很多地方有给宝宝睡头型的习惯,认为给宝宝睡一个平平的后脑勺会很漂亮。这种睡头型非常的不科学!而且后脑勺平平的,是一种发育畸形,医学上称为“扁头综合征”。
所以建议:
放弃睡头型的旧习,多让宝宝趴着玩儿。由于小宝宝大部分时间是平躺着的,所以,很容易造成扁头,在出生后的头3个月,宝宝醒来的时候,要多趴着玩儿,以预防扁头的发生。
误区五:满月剃胎毛剪睫毛
老人常说:“满月了,就要给宝宝剃胎毛,这样,宝宝的头发才会长得浓密。”当然刮掉眉毛和剪掉眼睫毛也有这个效果。然而事实却是,头发、睫毛、眉毛长得好不好,和营养、遗传等因素有关,跟剃不剃真的没有太大关系。
最重要的是,如果给宝宝剃光头,让宝宝娇嫩的头皮暴露在外,不仅夏天容易被晒伤、被蚊虫叮咬,而且在剃头发的过程中容易划破头皮,造成感染。
所以建议:
当宝宝头上长满头发的时候再进行理发,一般在8-9个月,有的孩子更早(6个月)或者更晚(2岁),也就是说,什么时候理发,完全由宝宝头发的生长情况而定,不要听信这些旧习俗。
误区六:过早添加辅食:很多宝宝在4个月左右,就会表现出对母乳、奶粉以外的食物的兴趣,尤其是看到大人吃饭,会流口水、砸吧嘴等。心疼宝宝的长辈总会忍不住给孩子“尝一尝”大人的食物。其实,这是非常不好的习惯。
所以建议
母乳在宝宝6个月以前是可以满足婴儿全部的营养需要,提前的添加辅食,会造成宝宝的肠胃负担,可能会破坏孩子对母乳的吸收,适得其反。此外,过早添加奶以外的食物,使得宝宝食物过敏的风险也会更高。
误区七:给宝宝“压惊”
有的家长看到新生儿宝宝睡眠易醒、多哭闹,就想当然的认为宝宝是“受惊”了,要给宝宝吃各种“压惊”的药。
宝宝受惊睡不踏实,出现伸开手臂,拱起后背,甚至放声大哭,是婴儿的一种正常反应,叫做“惊跳反射”,根本不需要所谓的压惊药物,而且,这些“压惊”药物可能含有中枢镇定成分,这对小宝宝是非常有害的。
所以建议:
了解“惊跳反射”是一种正常现象,当宝宝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及时给予安慰,拥抱宝宝,随着月龄增长,一般2个月以后,这种现象会逐渐消失。误区八:长期给孩子坐手推车、学步车
有的父母比较喜欢偷懒,因此总是让孩子坐在学步车或者手推车里面,但是这会让孩子失去许多练习运动能力的机会,也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学步车不仅限制孩子的自由,而且对孩子腿型的发展也不利,同时会伤害男宝宝的生殖器。而且学步车并不是百分百安全的,很容易出事故。
所以建议:
让孩子有爬行、学走路的机会。虽然这样可能会花费你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却能让宝宝的人生之路更加完整
宝宝没有那么难带,要当“粗心”的妈妈,别再“神经质”了,宝宝根本没有那么弱不禁风,适应能力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