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关节脱位脑瘫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病理步态的分类及临床表现深度探析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中医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index.html

01异常步态分类详解

短腿步态

短腿步态常因腿部缩短超过3.5cm引起,表现出斜肩和代偿性足下垂。这种步态通常出现在一腿缩短超过3.5cm的情况下。患者患腿支撑时,同侧骨盆及肩会下沉,因此又被称为斜肩步。在摆动时,患者会出现代偿性足下垂。

关节强直步态

由于下肢关节挛缩导致,表现为步幅缩短及代偿性动作,如跨槛步。关节强直步态则是由下肢各关节挛缩强直所导致的步态改变。当关节挛缩到畸形姿位时,这种改变会更加明显。例如,髋关节屈曲挛缩会引起代偿性骨盆前倾和腰椎过伸,从而缩短步幅。膝屈曲挛缩超过30°时,患者会呈现出短腿步态。而膝伸直挛缩时,摆动腿会出现下肢外展或同侧骨盆上提的情况,以避免足趾拖地。此外,踝跖屈挛缩还会导致足跟无法着地,摆动时需增加髋及膝屈曲度来代偿,呈现出跨槛步的特点。

关节不稳定步态

在髋脱位患者中常见,行走不稳,步态类似鸭步。关节不稳定步态也是一种常见的异常步态,尤其在先天性髋脱位患者中常见。他们步行时左右摇晃,步态类似于鸭步。

疼痛步态

因患肢负重疼痛,步态呈现短促,以减少患肢支撑时间。疼痛步态也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患肢负重时疼痛所致。患者会尽量缩短患肢的支撑期,以对侧摆动腿进行跳跃式快速前进,从而缩短步幅,这种步态又被称为短促步。

肌肉软弱步态胫前肌步态

因无力,摆动期增加膝屈曲以防止足趾拖地,形成跨槛步。当胫前肌无力时,患者会出现足下垂。在摆动期,为了防止足趾拖地,患者会增加髋及膝的屈曲度,从而形成跨槛步。

小腿三头肌软弱步态

支撑期髋下垂,导致前行受阻。当小腿三头肌无力时,患者在支撑后期会出现髋关节下垂,导致身体向前推进的速度减慢。

股四头肌步态

患腿支撑期,身体前倾让重力线通过膝前方。在患腿支撑期,如果股四头肌无力,患者会前倾身体,让重力线通过膝前方,从而被动伸直膝关节。此时,髋微屈可以增强臀肌和股后肌群的张力,使股骨下端后摆,有助于被动伸膝。

臀大肌步态

伸髋无力,通过后仰躯干维持平衡,呈仰胸凸肚姿态。当伸髋肌无力时,患者会用力后仰躯干,使重力线通过髋关节后方,以维持被动伸髋并控制躯干的惯性运动。这会导致患者呈现出仰胸凸肚的姿态。

臀中肌步态

髋外展肌无力导致上体倾斜,类似鸭步。如果髋外展肌无力,患者将无法维持髋部的侧向稳定。在支撑期,患者会上体向患侧倾斜,使重力线在髋关节外侧通过,以依赖内收肌维持稳定。此外,两侧髋外展肌受损时,患者步行时上体会左右摇摆,状似鸭子,被称为鸭步。

肌痉挛步态

常见于偏瘫和脑瘫患者,具回旋步或交叉步特征。肌痉挛步态由于肌张力过高导致。偏瘫步态常表现为患足下垂、内翻或外旋,膝不能自然屈曲。为了避免足部拖地,患者在摆动时会使患肢沿弧线经外侧回旋向前,这被称为回旋步。此外,剪刀步或交叉步多见于脑瘫或高位截瘫患者,由于内收肌痉挛,步行时两髋内收、两膝相互摩擦,导致步态不稳。

其他中枢神经损害步态

如小脑或基底节损伤,步态不稳或加速。其他中枢神经损害步态包括小脑性共济失调时,患者步行摇晃如醉汉;而帕金森氏病或其他基底节病变时,步态短促且快,有阵发性加速,手臂摆动减少或停止,被称为前冲步态或慌张步态。

癔病性步态

特点为动作不一致,与肌力不符,可能有齿轮样反应。癔病性步态当异常步态无法用已知原因解释时,应考虑癔病性步态。其特点是动作表现不一致,有时会以更慢、更费力的方式完成动作,与肌力检查结果不符。在肌张力检查时,可能会出现齿轮样反应等特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