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康复医学会辅具应用专委会科普委员会
郑大五附院康复医学工程足脊矫治与运动康复研究中心
”
下肢骨折行手术治疗后,即可于早期开始功能训练,且功能恢复较好。但因为稳定性骨折一般不行手术治疗,关节内骨折虽然大部分都需手术,但在骨折愈合良好前也严格限制运动,尤其是关节负重,这都会导致关节功能障碍,所以这两类骨折早期都会用矫形器限制关节运动。另外,手术固定不理想的患者,术后亦需矫形器辅助固定,康复进程和稳定性骨折相同。这些骨折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案需和手术医生共同制定。
下面就关节内骨折和稳定性骨折康复训练做一个简单的科普∶1.关节内骨折
(1)矫形器应用∶关节内骨折一般都需要手术治疗,且都需石膏或矫形器固定。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需穿丁字鞋,以防止髋关节外旋而导致髋关节松弛或脱位。
成人髋关节脱位需使用髋关节外展矫形器固定,以防止外旋,并且可以控制髋屈伸角度,多于下床站立或步行时使用。
股骨内外髁骨折和胫骨平台骨折术后需用膝关节限位矫形器固定,并于早期开始肌力训练和控制性关节活动。需要注意的是关节内骨折尤其是像股骨颈或胫骨平台骨折等术后不可过早负重,以此来减小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胫骨平台塌陷的风险。
(2)康复训练∶关节内骨折术后康复进程如下∶
第一阶段康复可于术后2~3天开始行持续被动运动治疗(CPM),也有学者主张术后在麻醉尚未消退即开始,麻醉作用消失后开始等长肌肉收缩训练,1~2周后开始关节主动活动训练。
第二阶段康复约需2~3个月,至骨折临床愈合。关节运动需在限位矫形器的控制下进行,争取短期实现关节全范围主动活动,同时需进行肌肉等长训练,逐渐过渡到等张训练,防止肌肉萎缩。骨痂生长较好,骨折线模糊时开始站立训练和部分负重训练。
第三阶段为骨折临床愈合后,去除矫形器后开始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胫前肌、胫后肌等肌力训练以及本体感觉、平衡功能和步行训练等。
2.稳定性骨折
下肢稳定骨干骨折需良好复位和牢靠的外固定矫形器,肿胀消失后还需及时更换,并再次进行影像学检查,防止骨折移位。这类患者康复进程基本同关节内骨折,主要不同点是,站立负重时间可较关节内骨折提前,一般骨干部位稳定骨折6周可以进行部分负重和相邻关节活动度训练,8周左右进行本体感觉训练、肌肉渐进抗阻训练、站立平衡训练,双拐扶持步行等;稳定的斜行骨折视骨折愈合状况确定负重和肌力等训练的时机。10-12周患肢可达到完全负重,并实现弃柺步行,恢复工作。
科室介绍
医院康复医学工程科(足脊矫治与运动康复研究中心),隶属于医院(医院)。目前科室以足脊结构和人体生物力学为基石的运动康复新理念作为科室的发展方向;另外科室其规模、设备、技术医院内前列,是集科研和教学一体的康复工程技术诊疗机构。科室占地㎡,科室配有全套德国进口加工设备、压力衣制作设备、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系统(CAD-CAM)、3D扫描、太空舱脊柱三维矫治系统、SIMIAktisys3D临床动作分析系统、足踝生物力学静态评估系统和动态评估系统、3D打印等国内一流的先进设备。科室与香港理工大学、医院(QueenMaryHospital)、医院(PrinceofWalesHospital)、北京理工大学、所等建立紧密合作。科室目前有博士2名、硕士研究3名、资深运动康复师3名、康复工程师4名及多名助理康复工程师。
专家介绍
医院
康复医学工程科-足脊矫治与运动康复研究中心主任——解益
香港理工大学硕士(人体结构和人体生物力学方向)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医学工程辅具专委会常委,中国生物材料先进制造分会(3D打印)常委中国康复器具协会委员中国足踝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小儿脑瘫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康复医学康复工程与产业促进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青年治疗委员会委员郑州大学康复治疗专业康复工程课程负责人中国康复杂志审稿专家河南省康复医学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参与《假肢与矫形器的临床应用》、《低温热塑矫形器实用技术》、《矫形器》、《矫形器的临床应用》等12本专业书籍编写,其中2本为副主编。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主持和参与省课题5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个人研究方向:足脊生物力学的改变对颈肩腰腿痛的影响、儿童先天性四肢发育畸形的生物力学矫正与矫形器设计、脊柱侧弯(驼背)生物力学调整与脊柱侧弯矫形器设计及临床应用等门诊安排
诊疗范围:脊柱侧弯、脊柱生理曲度改变(驼背)、扁平足、高弓足、X和O型腿、先天性的马蹄内外翻足、先天性的斜颈、运动损伤、创伤性的骨性关节炎、中枢和外周神经疾患导致功能障碍者(如:脊髓损伤患者、脑卒中患者、脑瘫患者、儿麻患者等)、烧伤患者、淋巴水肿患者、骨折术后患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截肢患者、足脊结构和人体生物力学改变导致关节的应力性损伤和劳损性的疼痛等,可提供精准的评估、矫治(结构矫治与运动康复)、科学的运动控制和科学的肌骨疼痛的ADL管理。另外,还为各类型功能障碍患者或残疾人提供各种的移动设备、交通工具及家居环境的评估、改造、适应和训练。
END
联系方式
科室-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