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牵小手散步在夕阳西下的道路上,这是多么温馨的画面啊~特别对于蹒跚学步的宝宝来说,牵着手走是父母对于宝宝的另一种保护方式。可很多宝妈奶爸们却不知道,这温馨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隐患…
拉一下手,娃就哭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浙江新闻报道:陈先生下班回家,看到女儿坐在学步车里横冲直撞的跑,担心女儿磕着就立马把宝宝抱出学步车,然后牵起女儿的手练习走路。可没走几圈,宝宝就突然大哭起来,同时左手臂也无法动弹。送医院检查后得知,宝宝竟然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了。gigi宣宝:一不小心把女儿的右手拉脱臼了,孩子哭了一路。去医院的时候孩子可怜兮兮的说:“宝宝手痛痛,妈妈不要拉宝宝的手了。”好在医生咔嚓一下就扭过来了,回来的路上右手开始自如的抠起了鼻子,带孩子真的容不得一点疏忽啊!九州王喜燕:吓死了!宝宝玩着玩着就大哭起来,猜想可能是脱臼了,到医院检查后果然是。举世无双小阳阳:宝宝胳膊脱臼了,还是我这个当妈的给拽的,真想把自己打一顿!
宝宝们所遭遇的情况正是牵拉肘,通俗地说就是肘关节脱位。
牵拉肘是儿童常见外伤之一,这种错位最易发生在2~5岁的孩子身上,而导致该情况发生的原因,大多是家长对孩子胳膊不当提拉造成的。比如:不正确的牵手方式、危险发生时猛拽宝宝的胳膊、脱衣服用力过猛、提拉双手让宝宝离地、拉着手爬楼梯、错误的抱姿等举动,都非常容易造成宝宝肘关节脱臼。
宝宝的胳膊为啥这么容易脱臼?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成人的肘部桡骨小头被环状韧带保护着,为的就是防止肘关节在运动时“出轨”。而小儿桡骨小头的环状韧带并未发育完全,肘关节相对薄弱和松弛,所以当宝宝手臂遭到较大外力的牵引,就容易导致桡骨不完全脱位。特别是年龄越小的宝宝,发生脱臼的几率就越大。
那平时该如何预防「牵拉肘」?
其实只要改变一下错误的习惯,牵拉肘是可以避免的。比如:
?不要让宝宝的手臂过于的伸直,应为宝宝提供足够的意外缓冲空间;
?学步、上楼梯以及意外发生时,家长应尽可能避免牵拉手腕,应牵于宝宝的上臂或腋下,受力点尽可能倾向在身体部位;
?不要做“人肉秋千”“人肉摆钟”或牵着宝宝的双手转圈玩耍,这些均是危险的亲子游戏;
?平时不要用力提拉宝宝的手,穿脱衣服时动作也应轻柔,牵拉前行速度不要过快;
?身子侧向宝宝,尽可能让宝宝的手自然地搭握在家长的手中。
小康君嘚吧嘚
有极少数宝宝天生容易脱臼,所以家长需要特别注意日常的行为习惯。另外,脱臼时间越久,复位操作就越难,因为局部出现肿胀会增加复位的难度,而且时间过长还容易影响日后的关节功能。所以,发生脱臼后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就医诊治,最好能在3个小时内复位完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