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关节脱位脑瘫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令人头疼的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法宝一 [复制链接]

1#

点击上方蓝字
  后部纤维收缩使上臂伸、水平伸和外旋;


  中部或整块肌肉收缩使上臂外展。

前锯肌和胸小肌

前锯肌位置:位于胸廓的外侧皮下,上部为胸大肌和胸小肌所遮盖。是块扁肌。

起点:上8或9个肋骨

止点:肩胛骨内侧缘和肩胛骨下角

作用:近固定时,可使肩胛骨前伸,可使肩胛骨上回旋,下部肌纤维可使肩胛骨下降;

远固定时可提肋骨,协助吸气。

前锯肌可将肩胛骨内侧向前拉而外翻,使肩膀抬高,“锯肌”一词描述此肌成锯形的,也就是参差不齐的。

可做的动作有:掷铅球、拉风箱。

损伤易致“翼状肩”。

胸小肌位置:胸大肌深面;

起点:起于第3-5肋,止于喙突;

作用:近固定时,拉肩胛骨向前下;

远固定时,提3-5肋助吸气。

肩关节半脱位发病机制

可能病因:

1.肩关节锁定机制被破坏:

肩胛周围稳定结构的张力下降或拮抗肌之间张力的失衡,以及躯干患侧侧弯引起肩胛下旋,而导致肱骨的相对外展,肩关节囊上部的松弛。

肩胛带张力丧失或提肩胛肌主动活动丧失,导致肩胛带下垂。

前锯肌丧失了上提关节盂及肩胛旋向前的共同作用,其拮抗肌--胸小肌张力增高,致肩胛骨下旋。

由于肩胛骨下旋、内收或后缩,使肱骨在体侧相对于肩胛骨来说处于外展位。

这时的关节囊不再被拉紧,肱骨头也就容易向下滑出关节盂。

2.肩袖无力:

肌纤维呈水平走向的冈上肌、冈下肌为主的肩部肌肉机能下降、肌张力低下。

3.三角肌后部的萎缩,肩关节囊后部稳定更为薄弱。

4.肩关节囊本身的松弛,破坏及长期牵拉延长。

肩关节半脱位多发生于脑卒中的早期,尤其是整个上肢处于弛缓性瘫痪时,开始站或坐时,常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发生。

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肩胛骨沿胸壁下移,向下旋转,可见关节盂向下倾斜。随着肌张力增高,可见肩胛骨后缩,内缘隆起,位于距脊柱更近的位置,尤其是下角内收,低于对侧下角。

握住肩胛骨下端,充分的向外上方牵拉,可使半脱位暂时改善。

早期被动活动肩胛骨及肩关节是可感到无明显阻力。

出现痉挛后,被动运动可感到阻力增加,部分患者出现肩痛和肩关节受限,因失去了肌肉的保护,在处理时可因过度牵拉损伤臂丛神经而出现相应的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脊柱侧弯。

有报道“脑卒中肩半脱位的程度与肱骨相对外展的幅度有关”,故调整肩胛带各结构的稳定性以改善肱骨的相对外展幅度对半脱位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因为顾老师对“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治疗分析以及怎么更好的治疗”如果放在此篇、篇幅显的略微有点长,那就下篇再写~

想了解更多?那就赶紧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